Dòng Nội dung
1
从罗曼语和斯拉夫语看“给”的句法功能 = The Syntactic Function of Ge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mance and Slavic Languages / 叶狂; 潘海华;YE Kuang;PAN Haihua. // Contemporary linnguistics. 2016, Vol. 18, No.3.
2016.
354-367 p.

罗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的SE一词是一个功能兼容附缀,可以标记多种句式,如逆动句、反致使句、非人称句以及中动句,这些句式的直接宾语都以非宾格形式出现。在此视角下,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动词前的"给"类似于SE,是一个典范附缀,可以标记逆动、被动和两种中动句式,还可以出现在"被、把"共现句、动词拷贝句、焦点句以及"V得"句。这八类句式都涉及动词直接(底层)宾语的离位和前置,"给"因此可以统一为谓语动词所带的宾语离位前置标记,离位类似于失去宾格宾语,但前置是汉语的独特之处。文章还认为,宾语前置只是允准"给"出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为动词语义也会影响"给"的出现与否。

2
动结式的致使意义和使动用法的双音化 = The Causative Meaning of Chinese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and Disyllabification of Unmarked Causative Usage / 石村广; ISHIMURA Hiroshi. // Contemporary linnguistics. 2016, Vol. 18, No.3.
2016.
339-353 p.

一般认为,最典型的动结式(简称为VRO)是由古代使动用法发展而来的。但是由于使动用法的"消亡",我们对它的致使意义的来源问题还不得而知。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使动用法的"双音化"这一新的想法。无论是单音节还是双音节,使动用法都是利用"动+宾"这一语序来表示致使意义的。历史上消失的只是单音节的使动用法。其演变过程为:R→VR。这个历时过程直接反映在现代汉语的谓词系统,即R(不及物)-VR(及物)的对立上。

3
双音化在句法位置的分化作用——兼论汉语附着词前后转化的不对称 / 李思旭 // 汉语学习 No.2/2019

tr.16-28

本文探讨双音化在谓语核心动词前后的分化作用,解释动后附着成分与动前前置成分不能跟动词发生词汇化的动因。将汉语附着词的虚化跟人类语言普遍的语法化路径进行对比,指出汉语虚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特征,并分析附着词前后转化的不对称性

4
双音化在句法位置的分化作用——兼论汉语附着词前后转化的不对称 / 李思旭 // 汉语学习 No.3/2019

tr.16-28

本文探讨双音化在谓语核心动词前后的分化作用,解释动后附着成分与动前前置成分不能跟动词发生词汇化的动因。将汉语附着词的虚化跟人类语言普遍的语法化路径进行对比,指出汉语虚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特征,并分析附着词前后转化的不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