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 Nội dung
1
“性灵”诗说与清代中后期词学演进/ 夏志颖 //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Vol. 5 // 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2013, 第五卷
南京: 南京大学学报编委会, 2013
tr. 126-135

袁枚倡导的“性灵”诗说流行于清代乾嘉时期,其本人与乾嘉词坛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疏离状态。袁枚极少评词,也不擅作词,并未直接参与当时的词坛建设,其子袁通在创作取径上的转变可以佐证这一点。而“性灵”诗说对词坛的渗透则在郭摩的词论中有不少体现,郭氏对朱彝尊、厉鹗的不同评价,就与袁枚保持了一致,他以“性灵”词学观为核心,否定了词坛上强调忠孝与声律的两股势力,这二者其实构成了晚清词学在解词、作词领域的主流,这一敏锐而有前瞻性的词学观后继乏人,可说是词学史上的一个遗憾。在浙、常交替的词史背景下,“性灵”诗说在加速浙西词派分化、推动词史复古之风的兴起,以及深化晚清词论等方面对清代中后期的词学演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
清词自度曲与清代词学的发展 / 刘深. //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 Vol. 52, No. 6. // 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2015, 第4卷
2015.
136-153 p.

对于元明以来的自度曲创作,清人表现出复杂的心态。一方面,认为元明以来是率意自度曲,导致词曲相混;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又大量创作自度曲。且在创作中,为恢复词乐传统,清人总结了自度曲的制腔之法,力求以伶工为师,这在词坛亦引起争议。在清词发展历程中,清代词人始终具有浓厚的自我经典化意识。这是因为面对宋词的成就,清人在填词时,内心深处总难免有一种"自我作古"或"尊古辍新"的焦虑和期许。故清人大量创作与拟作自度曲,被之管弦,其歌法多以昆曲形式出之。值得注意的是,清词各流派普遍对自度曲表现出相似的理论与创作上的矛盾及纠结。然而,正是经过清词各大流派的共同探索,清人最终在词的本质以及恢复词乐之美的追求上有了共同的理解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词律之学,而晚清浙、常两派融通的表现形式和媒介即为词律。因此,清词复兴最显耀的成就和标志当归诸于词律之学。

3
雍乾学人群体风貌与清代词学复兴的进境/ 曹明升 //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Vol. 5 // 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2013, 第五卷
南京: 南京大学学报编委会, 2013
tr. 136-147

雍乾词坛的最大特色在于学人群体大规模染指词学以致成为词坛之主导。在重科举、重经学的社会氛围下,雍乾学人成视词为小道,多藉词体之重规叠矩来逞才斗巧,但同时又将其纳入学术研究的视域,以学术化的处理方式来提升词体的文化品格与社会身份。具体而言,他们或以尚“通”的学术思维去考察词史流变与风格流派,呈现出一种开放通达、众美兼收的宏通气象;或以朴学的方法去研究词体特性,不仅完善了词学研究体系,更使之成为雍乾学术的重要分支。在实际创作中,他们又以学问来提升胸襟,滋养人格,根据朝野不同的生存状态和对宇宙人生的不同感受,或出之以疏放之风,或见之以清幽之境,于哀感顽艳、缠绵婉约之外再拓词境。所以说,雍乾学人群体视词为小道却不以小道待之,反而将自身特有的胸襟、学养、史识以及学术思维等因素渗入其中,成功沟通了学术与词学,使得清词复兴大有进境,同时也为以后的词学发展建构了一种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