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 Nội dung
1
“苏样”、“苏意”:明清苏州领潮流/ 范金民 //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Vol. 4 // 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2013, 第四集
南京: 南京大学学报编委会, 2013
tr. 123-141

明代后期流行起来的“苏样”、“苏意”,是苏州风尚的代名词,从生活方式到行为方式,举凡服饰穿着、器物使用、饮食起居、书画欣赏、古玩珍藏、戏曲表演、语言表达,无所不包。自明后期至清中期绵延了近三个世纪之久的苏州风尚,不仅仅是一种炫耀性的风尚,而且还是品位和身份、意蕴和境界、风雅和脱俗的象征。在长期的慕仿效法过程中,全国各地持续保持着对苏州的仰慕、崇敬以至迷信的状态,亦步亦趋式地效仿和追随。苏州时尚的风行,苏州强大无比的影响力,是由苏州人刻意制造出来的。苏州入擅长发挥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始终牢牢控制着时尚的话语权,制定着适合自身、有利自己的苏州标准,操控着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而且还以无形的力量开拓和营造着有形的商品市场,使得苏州的商品生产始终走在前列。

2
Mười sáu đời vua triều Minh / Vương Thiên Hữu.
Hà Nội : Văn hoá thông tin, 2002.
748 tr. ; 21 cm.



3
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 邱永志 //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Vol. 5 // 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2013, 第五卷
南京: 南京大学学报编委会, 2013
tr. 116-125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长期以实物货币的面貌呈现。明代以前,白银的货币职能及流通范围是有限度的,至明代中叶以后始生变化。大体上,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钞到银钱的结构转变,然而,把货币结构的这种转变仅理解为一种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或者是货币经济自然演变的结果,都失之偏颇,因为具体情况甚为复杂。实际上,明代货币结构的艰难转变应从白银由实物货币向贵金属货币的性质转变这一角度来把握。结构转变应归因于恢复萎缩的货币经济与“洪武型经济体制”的矛盾、铜钱宝钞难以充当扩大了的东亚经济圈区域性国际货币以及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等方面。

4
月令之学与《二京赋》的论述/  蒋晓光 //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Vol. 4 // 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2013, 第四集
南京: 南京大学学报编委会, 2013
tr. 115-122

张衡《西京赋》借西汉之奢靡暗刺东汉统治阶层的腐朽,《东京赋》则利用较为特殊的结构为天子制法,在赋中重点铺写明帝一生政绩并因四时而分列,根植于月令之学的兴起以及明帝“顺行时令”的施政纲领,宣扬尊时、爱民的为政之道。《二京赋》知时、明时的观念折射出微妙的玄思之致,成为作者此后在人生修持和文学创作中贯彻“朝隐柱史”生存境界的开端。

5
试论宜兴亳村陈于泰的评价失真问题/ 汪莉、夏维中 //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Vol. 4 // 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2013, 第四集
南京: 南京大学学报编委会, 2013
tr. 142-151

一般而言,士大夫在王朝更迭之际对新朝故国的态度及表现,应是其获得历史评价的第一依据,但也不尽然,明末清初宜兴亳村的陈于泰就是一个例子。某种程度而言,宜兴民变实际上已经给陈于泰的道德形象定了格,并使其成了晚明缙绅贪婪形象的符号。更可悲的是,随着明亡之后汉族士人痛定思痛、自我反省的不断深入,加之新朝的有意渲染,陈于泰的这一形象不仅在身后毫无反转的可能,反而还被继续强化。陈于泰在明清鼎革中的真实表现,自然也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一实例提醒我们,由于明清之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一时期的士人评价之难度要远远超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