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 Nội dung
1
从翁心存、翁同稣日记的对读探究日记文献的特质 / 徐雁平 //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Vol. 3 // 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2013, 第三卷
南京: 南京大学学报编委会, 2013
tr. 122-128

就反映客观真实而言,文献本身有其局限性,傅斯年、陈寅恪两位学者曾指出文献的相对价值,并强调不同性质文献对勘的必要性。本文循此思路,探究相同性质文献对读的重要性,选择翁心存、翁同铄父子1860—1862年在北京的日记作为分析的文本,以翁氏父子关于北京沙尘天的记载为切入点,更正以前关于清代北京年均沙尘天数10.4天的研究结果,得出年均沙尘天数为21.9天的新结论,并由此探究包括日记文献在内的诸多文献的特质。每种文献有其表达意图、选材策略、叙述偏向,还有独自的叙写法则;这些法则对文本的信息和文字风格有内在的规定。每一文献的特质,是在与其他类型文献的比较中显现出来,孤立使用一种类型文献,有较大的风险。

2
民初北京食品卫生管理探析——兼论中国式“依法行政”/ 杜丽红 //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Vol. 5 // 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2013, 第五卷
南京: 南京大学学报编委会, 2013
tr. 103-115

北京的食品卫生管理创立于清末新政时期,初为警察机构职能之一,1928年后,几经改制,成为卫生局管辖的事务。到1937年,已形成一套基于食品卫生法规的管理制度,并开启专业化的转变。但是,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食品卫生管理名存实亡:牲畜检验成为警饷的重要来源之一,与卫生基本无关;汽水管理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切实执行。进一步而言,无论从国家对待卫生执法的态度,还是从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习惯来分析,食品卫生管理都面临着法不责众的难题。希望文章对食品卫生管理的论述,能揭示出民初中国的依法行政的实质是法律的工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