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 Nội dung
1
《论语》的“孝”:儒家角色伦理与代际传递之动力 / 安乐哲, 罗斯文. //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Vol. 52.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第52卷
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2013.
tr. 49 - 59.

本文研究"孝"的起点基于以下假设:在《论语》的解释框架之内,关联的、人际的生存状态被视为一个无可争议的、完全经验性的事实。每个人的生活和每件事的发生均在一个至为重要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语境中。有鉴于关联的客观性,我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不过是由关联生活的特定模式所规定了的:母亲和孙子,老师和邻居。当我们将关联性的生活状态视为一个简单事实之时,必须意识到,用以激发并促成人们在家庭、社会以及较为宽泛的文化叙事(即所谓儒家的角色伦理)中的角色生存技艺的"仁"(完美的行为)是一个意义不菲的成就。儒家角色伦理藉由具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功能的家族谱系得以延续。因此,借助两个就家庭谱系的连续性而言不可或缺的同源字来理解作为代际传承的"孝"之动力问题,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个字为"体(體)";另一个字为"礼(禮)"。生命体及其相关生活体验是传输文化语料知识的叙述中转站,而富于生机的文明亦由此而生生不息。

2
剥削是合乎正义的吗——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与正义的思想探析 / 乔洪武, 师远志. //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Vol. 52.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第52卷
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2013.
tr. 60 - 71.

剥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道德批判的重要理论依据。像马克思一样,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一些学者也把剥削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重心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重要人物——罗默、柯亨以及埃尔斯特等人关于资本主义剥削不道德性的论述,并结合当今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主要学者———麦金泰尔与埃塞尔、布尔扎克、德马蒂诺等四人对于剥削不道德性的批判,说明罗默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集中证明的是,剥削的不正义在于生产资料占有的不正义和交易的不正义;而麦金泰尔等人则证明了剥削的不正义在于资本主义对工人权利的侵犯,他们共同形成了对伍德论断(即认为在马克思文本中,资本主义剥削是合乎正义的)的反击。

3
政治冲突中口译员的角色研究——《口译公正:道德、政治与语言》述评. / 刘立胜. //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2013, Vol. 34 (222). // 中国翻译 2013, 第34卷
北京 : [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 2013.
tr. 42-45.

翻译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及口译专业在高校的设置,为各层次口译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了口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来保证其健康发展但总体而言,以往研究过多关注其职业道德,而对其个体道德,即对口译员所负有的道德义务研究不足恩吉莱瑞《口译公正:道德、政治与语言》一书以法庭审判、难民庇护申请及战争口译中口译员角色为例,实证地分析了口译员为达到交际目的而对道德、政治及语言因素的选择,彰显了其在不同社会语境中所扮演的协调者的重要角色。